继子能否继承继父母遗产,关键看是否形成扶养关系。若继子与继父母共同生活,继父母对继子尽了扶养教育义务,或继子对继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,即便没更名,也能继承。这是基于扶养关系产生的法定继承权。比如,继子从小与继父母共同生活,继父母抚养其长大,继子成年后也对继父母悉心照料,这种情况下,继子就拥有继承继父母遗产的权利。反之,若不存在扶养关系,一般不能继承。法定继承中,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属第一顺序继承人,可参与遗产分配。具体还需结合实际情况判断是否构成扶养关系来确定其继承权。 首先要明确,继子女与继父母形成抚养关系的,在法定继承中享有继承权。
继子即便未更名,若其与继父母长期共同生活,继父母对其尽了抚养教育义务,那么继子就与继父母形成了抚养关系,有权参与分割继父母的房产。
在法定继承时,继子作为法定继承人之一,与其他第一顺序继承人(如配偶、亲生子女、父母等)共同参与房产分配。分配比例一般均等,但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,如各继承人对被继承人尽扶养义务的多少、有无生活困难等,进行酌情调整。
不过,如果继父母立有遗嘱,明确将房产指定由他人继承,那么继子就不能按法定继承参与分割房产,需按照遗嘱执行。 |